男主人在乡下度过了整个童年时光,与高山、河流、稻田相伴,乡村的静谧与野趣是一直萦绕在他心头并向往的存在。他记忆中的老家房屋是水泥地,墙面是未经任何修饰的是石灰墙,经年累月,墙面出现龟裂的痕迹,充斥着破碎残缺的美感。 客厅从他儿时的生活元素中总汲取灵感,由墙及顶的肌理感手刮漆,水泥质地的岩板地面、破旧石灰质感的沙发背景,渐次拼凑完整童年的故事,将家居空间与居者情感链接。
客厅作为最重要的家庭公共活动区域,纳入阳台,扩大采光面与活动空间。拒绝造型堆砌的平面吊顶与无主灯设计互为彰显,拉伸视觉的层高,又保持简洁利落的视觉效果。 受去客厅化思路的启发,客厅摆脱传统以电视为中心的布局限制,启用轻体积家具以及灵活投影,解放空间场域,聚焦于家人的活动与感受,以浓郁的生活气息,滋养家的幸福感。
生活痕迹往往是一个家最好的装饰品,装饰斑驳沙发背景墙的的抽象画,由爸爸带着两个女儿一起创造完成,孩子的创作总是“天马行空”,不受束缚的,客厅因此更具个性与特质,在布置新家的过程中,小朋友也参与进来,一家人共同打造属于家的美好回忆。
绿格子撞色地毯,关联了客厅空间几乎所有颜色,细节的观照提升了空间的精致感,大尺寸的地毯通铺,掩去了水泥岩板地面的清冷感,使家人席地而坐,光脚行走,成为一种自由。
复古内敛的黑色模块化沙发,突破循规蹈矩的组合方式,予以客厅更多变化可能性,孩子们蹦跳躺卧不受拘束,一家人的生活方式自由随性。
可折叠的露营桌代替茶几,圆弧形的线条设计,敛去尖锐角度,减少对孩子、老人的磕碰伤害。
基于男主人童年用报纸和明星照片装饰、修补破旧墙面的记忆,休闲区的一侧设计为磁吸黑板漆墙,男主人保存多年的绘画作品、孩子们的涂鸦以及家人出游的照片,都是墙面的常客,它记录了下这个家回忆中最美好的部分,家不再是一座冰冷的建筑,而是充满温度的居心地。
法式竹节蚕丝落地灯,占据客厅一隅,软装陈设完全以美感与喜好出发,最终以混搭风呈现于当下空间,既有现代的知性克制、又有复古的文艺浪漫。
酒精壁炉中舞蹈的火焰,呈现出一种灵动的几何美感,火焰的温暖光芒投射在周围的墙壁、家具上,悄然改变着客厅空间的氛围。
金属质感的USM模块柜,集电视柜与书柜功能合一,具化了“less is more”的定义,随意拆组的特性,使得客厅常住常新,告别千篇一律。
隐于顶面的投影幕布,保留了客厅的视听功能,带来沉浸式观影体验。
虽早已从记忆中的老家,搬迁至车水马龙的现代都市,但屋主仍对儿时的一切,依然无比眷恋,客厅阳台规划为休闲区,因房子楼层较低,抬眼即可与窗外葱茏绿意撞个满怀,盛夏蝉鸣回荡在耳旁,仿佛重返童年岁月。
阳台布置露营椅与原木小茶桌,闲暇之余,品茗、阅读或是简单发呆,被快节奏的生活所裹挟的身心,在这个沉浸的自我空间,得以放松下来。
茶桌台面清晰可见的裂纹、年轮纹路,让其自有一种岁月沉淀的质朴之美。
水泥色岩板由客厅通铺至阳台休闲区,摈弃了臃肿的过门石,空间深度融合,浑然一体,视觉观感通达流畅。
阳台休闲区是室内空间的延伸,一袭洁净的电动软帘,增加休闲区的情调之余,亦保证了空间的私密性。
格调慵懒的原木杂志柜身兼多职,陈列黑胶唱片机的同时,也可作为存储茶具的茶柜使用。
核心公区因餐厨打通,得以重塑LDK格局,孩子们可以畅快地从房子的这头,跑向那头,不受拘束。
横亘于餐厅与客厅之间的小储物间也一并拆除,改为顶天立地柜,充实着餐厨的储物力。
屋主一家都为湖南人,饮食习惯偏辣,考虑到油烟问题本应更合适封闭厨房,但工作繁忙的屋主与父母平日相处甚少,就餐前后这段与父母共处的时光,则显得尤为珍贵,为此,餐厨整合为开放式大空间,父母下厨期间,子女与孙辈也可环绕左右,或打下手,或陪伴闲聊,增进家人的互动交流,达成情感链接的目的。
球体与横梁相穿插的顶面造型强势出镜,异形结构打造独属于就餐空间的仪式感。
L型橱柜外延出高柜,嵌入收纳直饮水机与蒸烤箱,实现pro级厨房配置。厨房吊柜统一内退,免于拿放物品的碰头伤害,柜底内置灯带,备菜不再受背光困扰。 纹理独特的宝格丽纹大理石,跳脱出厨房单一的黑白设定,赋予空间恰到好处的优雅与质感。
为迎合三代同堂的大家庭生收纳所需,原餐厅飘窗改设为西厨,作为厨房空间的补充,靠墙另铺陈满墙通顶柜,强化家居生活的储物空间。
高柜隐形嵌入大体积的冰箱,柜体衔接交汇处,做斜切角的过渡,深度不一的柜体,可自洽融合。
黑与黄辗转于隐形收纳与开放式收纳之间,跳跃的色彩,丰富着空间情绪,清冷克制的空间多了一抹调皮与感性。
餐椅的选择不拘常规,把把不同,彰显着审美的多元与包容,也是每位家人性格的投射。
富有视觉冲击力的克莱兰因蓝餐椅,打破餐厅由深色主导的沉闷,使空间更具色彩张力。
环走廊的功能区,统一安装隐形门,保证了短促廊道的完整与简约。走廊尽头主卧进门处,设蓬托尔莫挂画与树桩雕塑台,自成一方艺术端景,与走廊形成视觉延伸感。
主卧睡眠区顶面启用圆拱造型,暖灰色粗犷的夯土质感牵引着屋主童年的记忆,置身其间,总能让他内心平和安宁。
屋主的两个女儿,会经常来到主卧与屋主夫妻玩耍,通过包入次卧与开放布局的双重联动,主卧被重新定义为宽敞套房,放弃传统的独立衣帽间,预留出更富余的活动空间,一家人可以尽情享受亲子互动的乐趣,爱与陪伴萦绕着整个家居设计的始末。
收纳中心重心转移至床头,波普艺术缩影的木皮柜门,纹理繁复,略带一丝俏皮可爱,并不会带来视觉的压抑感。床头唯一的装饰画出自男主人之手,他将对老家的眷念,描摹成画,不时从记忆深处重拾品味。
打破固化的对称床头柜设定,主卧另辟蹊径选,选择做旧的木桩根雕取而代之,床头灯也呈现为趣味的贝壳造型,原本深藏于屋主回忆里的家乡符号元素,被巧妙地融入到现在的新生活中,以慰乡愁。
衣柜门的拉手,也暗藏巧思,黄铜塑形的动物拉手,将衣柜装点得精致时尚,又不乏些许的童趣。
床尾进门处的不锈钢穿衣镜,配合整墙衣柜,足以媲美衣帽间所拥有的体量配置,主卧的功能体验更入佳境。
主卧飘窗拆除,留有一面干净的玻璃窗,空间纵深感得以延展,居者在踏入的那一刻,也会被主卧明亮的氛围所感染。
色彩强烈、几何线条交错的孟菲斯风挂衣架,充满视觉律动感,不同元素的碰撞,引导出主卧丰富的空间情绪。
主卧各个功能区域皆以开放式姿态呈现,床头衣柜顺延出梳妆区,进而是卫浴空间,动线一气呵成,流畅无阻,打造更宜居的生活模式。
主卧的波普风,延续到梳妆区,本就悬浮的梳妆台,更具视觉张力。居于睡眠区与卫浴间的梳妆台,从动线最优的角度出发,平衡了两处功能区的不同需求。
主卫以双移门作为其隔断,开阔便利的空间也更为方便照顾孩子们的洗浴。生活细节与家居美学诠释到每处空间,撰写新的一页奔赴更美好的人生篇章。
移门启用透光不透人的磨砂玻璃材质,保障主卫隐私的同时,也使其与主卧隔而不断,自然光在两个空间流转自如,带给居者明媚轻快的感受。
主卫从主卧整体平移至原北面次卧,由局促转向开敞,女主人期盼已久的浴缸,也成功挪入。伴随空间置换,收获的大面玻璃窗,使得卫浴的通风与采光,也发生质的改变,空间极尽明亮舒适。
立柱台盆与墙排水龙头结合,赋予主卫十足的轻盈姿态。主卫封闭一侧采光窗,换取储物力超强的镜柜,藏纳起一应琐碎,镜柜下设铁艺置物架,榨干每一寸可利用空间。
主卫沿袭了主卧夯土质地的天花造型,与素净的微水泥墙砖,调性和而不同,通过细微的肌理变化,塑造出鲜明空间层次,浴缸置于窗前,婆娑绿意、漫天星光,仿若触手可及,一袭软帘,又将泡澡时光,变成私密独处的时刻。
作为二胎家庭,我们并未刻意强调,孩子各自拥有私人空间,而是舍弃一间儿童房,将四房改三房,优化主卧格局的同时,让两姐妹共享同间卧室,互相照顾、陪伴长大,父母和孩子们的睡前互动也能同时兼顾到。 纯色手刮漆包裹出一方自然纯粹的空间,上至圆润回字形顶,下至拱形储物柜与弧形靠背儿童床,房间尽可能回避尖锐角度,给予孩子成长安心守护。
移除室内飘窗,为儿童房争取更多活动空间,透过明净玻璃窗,户外风光一览无余,室内则极致通透。临窗双人位书桌,安置两姐妹一起写功课的需求,这段共处的童年时光,会紧密链接姐妹俩的情意,成为两人最珍贵的回忆。
极简隐形门,将父母房与电视背景墙圆融为一体,弱化同一平面的割裂感,保持客厅视觉的完整开阔。
父母房以简洁沉稳的棕木色为主导,对称壁柜、床头柜分列左右,支持衣物收纳与随手置物。收纳重心的转移,也让渡出宽裕床尾过道,老人行走活动更为自如。 长辈对处理家务琐事,有着自己的坚持,宽幅阳台一半并入父母房,便于父母自如安排洗衣晾晒事宜。阳台与卧室采用三联折叠玻璃移门做隔断,开合自由,又实现采光通风双赢。
黑色饰面板的背景墙尽显松弛,配合无靠背的定制床具,营造出利落简约的床头氛围。木质勾边的抽象线条画,充满视觉张力,跳脱出浓郁的木色空间,为房间带来一丝律动活力感。
评论( 0)
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