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后的二楼是一个开放式卧室,并延续楼下形成另一个「洄游动线」。这里的卫生间和衣帽间关系是具“模糊性”和“多向连接性”的,所谓模糊性是非线性建筑的特质,破除人们对既有空间的预设想法,是一种思考空间对话的方式,柔化那一条“绝对”的边界“线”。而“多向连接性”不只是产出有效率的复合空间,更可能扭转人们对既有场所的定义与观感,甚至创造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与思维。(这段摘自邵唯晏老师《当代建筑的逆袭》)。二楼的起居室,是给入住者留出的自由角,居住者可以自行安排用途。此处靠近客厅挑空区,从这个自由角还能与楼下飘窗或卧榻上的人互动,当楼上需要休息时可以通过两侧设置的可移动隔断墙把这里关闭,以保证楼上人的休息。
我考虑到业主的定位,这类入住者通常追求精致的生活,喜欢开阔明亮的空间。喜欢购物、旅行、交友、聚会、做手工等等。我把楼下全部变成活动区域,把卧室功能移到楼上。 我将楼下套内墙体全部拆除后,再把原卫生间往原生活阳台移开,让整个一楼变成硕大的开放空间,原本才20平的客餐厅面积增大为43平。在超大客餐厅中有着储物、办公、游戏、会客、聚餐等多重功能。我在中间设置了3.4米的复合功能长桌,并以此为中心,形成第一个「洄游动线」
这套房子是一个面积46平的LOFT公寓,用途不是自住,而是出租。业主是一个注重生活品质的单身男士,他相信租客会跟自己一样很注重生活品质,只想租给对的人:高净值的单身白领、或一对情侣若暂时没有合适的租客宁愿闲置。开发商原始设计为整体挑空,楼上可自由搭建。楼下有一个客厅和一个卧室,客厅开间很小。
客厅定制的卧榻,除满足平时可坐可卧,也可偶尔用作留宿访客的床。它的一边连接飘窗与之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一边连接楼梯作为楼梯第一步。
餐桌复合使用:可以做手工、办公、游戏。并且可以与厨房或者沙发上的伴侣有所互动。
我在客厅中间设置了3.4米的长桌,并以此为中心,形成了一个「洄游动线」,长桌一端临近飘窗,另一端靠近厨房,两侧布局卧榻和书柜(装饰储物柜),在这里可以看书、工作、喝咖啡、打游戏、做手工、多人聚餐等等。
一楼整体采用LDK布局模式,将厨房改造为开放式厨房,让客厅、餐厅、厨房共处于一个开放空间内,提高利用率和互动性。大家看到入户厨房区域比客厅矮,这是因为入户内开门的关系就没有做地暖。
搭建后的二楼,也是充分考虑到居住舒适度、整体效果最优化而采用的方案。让客厅有着更大的挑空面积,能带来更优的通风、采光及开阔感。在楼上设置一个开放式的大床房、衣帽间以及三分离卫生间。这里的卫生间和衣帽间关系是具“模糊性”和“多向连接性”的,所谓模糊性是非线性建筑的特质,破除人们对既有空间的预设想法,是一种思考空间对话的方式,柔化那一条“绝对”的边界“线”。而“多向连接性”不只是产出有效率的复合空间,更可能扭转人们对既有场所的定义与观感,甚至创造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与思维。(这段摘自邵唯晏老师《当代建筑的逆袭》)。
二楼的卫生间为三分离,洗手台就在上楼最近的位置,让居住者一上楼马上能洗手消毒,洗澡换衣。在后疫情时代下入住者一定会体验到这种设计所带来高效舒适的巨大便利。
在满足楼上卧室面积足够的前提下,客厅正上方具有大面积挑空,这种挑空设计,不仅可使整套公寓的采光与通风更好,也大幅度提升了居住空间的层次与美感。
二楼起居室靠近挑空处,移动隔断墙打开时还能与楼下飘窗或卧榻上的人互动。
在年轻人的生活中,客厅不再是以电视为中心。所以我们没有采用传统式的整面电视墙,而是巧妙将电视嵌入到中间书桌前的柜体里。
评论( 0)
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