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简介 Case description
业主需求
男屋主从事IT行业,女屋主就职事业单位,孩子3岁,这是他们购置的第二套房。因此除了对质感及空间的便利性上有着严苛的要求外,更希望拥有能享受自然舒适的空间氛围。一家人在这里不紧不慢的生活,把日子过成一首温柔的诗歌。
改造设计
1 原始厨房为暗厨采光通风较差,拆除后将生活阳台并入厨房变为开放式,经过布局后充分利用原餐厅侧墙做了完整收纳规划
2 客厅观景阳台处设有洗衣烘干设备,减少多余动线,让功能更集中
3 将开放的阳台动线变为单一动线,让书房保持封闭和独立,让整体布局更合理
4 通过重新调整主卧书房空间比例,主卧床尾内嵌衣柜满足功能,缩小书房改为榻榻米多功能房
5 重新调整儿童房墙体关系、划分布局让空间变得方正,提升实际利用率
这次的设计借用安藤忠雄“光之教堂”与自然共生的概念,造型为利落干净的简单几何形体、墙面光滑干净,在设计中着意将自然光、影、草、木等引入室内,构建出内建筑空间的别样生机与诗意。
首先,利用白色与原木的自然力量浸润出空间中的温和感。然后,通过材质的延伸和呼应打破空间功能界限,运用不同的体块、形状串联,形成一种趣味性的互动设计。再将局部空间重新规划,生活动线进行优化处理后,把设计重点放在玄关这一短暂停留点上。让它既是室内外连接处,也是整个公共空间中的缓冲地带。并利用光隙和空间的微妙关系,打造出一入户便可窥见的“埋伏在建筑中的精彩场景”,从而唤醒居住者对家的即刻感知。
利用大小不同的几何感体块,为空间带来视觉上的平衡秩序。对玄关储物柜进行细节尺寸的考量与把控,在坐下换鞋的时候,即可通过故意留出的缝隙处“窥探”客厅全貌,并通过此举让身处在内与外空间中的家人感受到温暖的情感互动。
玄关顶部原本有横梁,吊平后变得平整,视觉达到统一。墙面使用的艺术涂料与开放式厨房使用的墙砖同为无彩色色系互相接近,但却各有其戏码,融合后带来触感上的微妙趣味。
Off:在不开灯的时候,光线通过墙体透入室内形成“侧光”,并对玄关空间起到了照明的作用。而屋内人则可通过缝隙感知身影,避免突然开门带来的不安全感。
On:3500k光源,触动回家后的情感变化,温馨的光感从视觉开始蔓延至居住者心中。
全屋采用无主灯设计,通过不同灯光类型照亮不同区域。沙发背后的线性灯、吊顶上部的洗墙T5灯、深照式筒灯整体营造出贴近自然的居住氛围。而一侧的磁吸轨道灯可自由调节上下高度,根据不同年纪的身高调节阅读光源。
自由且无阻隔,无论是客厅沙发墙面的立体几何造型,还是玄关收纳柜延伸至墙顶的木饰面材质,完全没有去刻意划分区域界限。视觉开始拓展延伸,从而使得空间中的物与物产生出对话和互动。
低楼层空间刚好能将外部种植的大树一览无遗,并以宽阔的窗户作为媒介,将绿意引入。
室内光线明亮又内敛,与空间氛围融合后产生出适度的温和感。在见证一家三口的四季日常的同时,稳稳地接住他们在其中的一切活动,凝聚出陪伴的力量。
延伸至餐厅墙面的灰色艺术涂料与客厅的白色墙体交汇,营造出随性自在的氛围感。它与玄关、中西厨以一种近乎有序的方式链接了起来,而橡木自然边餐桌,点缀了秩序之中的灵动力。
集中家人一天中用餐的温馨氛围,把感受力放在互相陪伴之上,赋予了生活中一帧帧美好的画面。
原木、仿造裸露混凝土材质的哑光水泥砖、艺术漆等天然饰面,不同材质的混搭衔接,带来微妙的触感差异。每个区域以几何体块形成联系,简洁明朗的生活动线能够让家人充分感知彼此的行动轨迹,递减掉空间中的孤独感。
走廊舍弃多余的装饰,通过材料、形式、光线的均衡融合营造出舒心的平静力。
强调宁静自在的舒缓感受力,主卧大面积使用了灰绿色作为空间主调,并与奶油色混合搭配,提升空间格调外,又带有一丝生机与从容感。
选择磨砂质感的沙色瓷砖,沉浸舒缓的力量,恰到好处的赋予空间足够的温度。日光透过90度玻璃窗进入室内,与自然产生链接,明亮通透。
调整儿童房墙体关系,让空间足够宽敞。童年是拥有无限想象力的时候,所以将她的喜好和个性作为设计前提,加入可爱造型的分色墙以及粉色系户外小帐篷,让空间氛围变得活泼有趣。
评论( 0)
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