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简介 Case description
未来
都市与建筑并不是静态存在,推陈出新是未来都市的主题,找寻新的生命能量,让空间成为新时代新功能的有机体是设计的本意。
现状
项目位于厦门岛城市新客厅五缘湾南侧的滨水商务区——国际游艇汇。场地是个不等边非平行的弧形空间,看似开阔,实则空洞。若在这种尺寸空间内采用横平竖直的分割方式,势必会导致更为混乱的空间体验。
命题
甲方的创意品牌“ICEWHALE”来源于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创作的长篇小说《海底两万里》,希望未来的这个空间能够体现其品牌理念。为了给空间赋能,更好回应海湾建筑空间以及体现甲方品牌理念,我们重读《海底两万里》,书中神秘的“鹦鹉螺号”成为本项目的设计概念,贯穿整个设计周期。
原本建筑弧线形态与海湾形态吻合无可厚非。手法上重新梳理原有结构,旨意在引导出新的秩序。“鹦鹉螺号”如同日本六七十年代的新陈代谢派的“舱体”元素,方法上犹如孕育新的生命,将原有无序的空间组织成一个纯粹的有机体。字面意义上,“舱体”犹如壁垒,我们引用概念,但又破除屏障,犹如Nemo船长驾驶的“鹦鹉螺号”向海底无畏潜行,探寻未有的奇观,最终呈现出一个流动的空间,神秘的场所。这里成为激发活力的精神空间。
路径
在路径上希望引导出新的叙事动线,从中国园林的“启承、转折”手法中拉长空间体验感,以期实现以小见大效果。
压低入口高度,营造出金属质感“舱门”,运用凹入和转折,拉长入口空间的动线从而进入前厅。前厅墙体镜面映射了海湾,模糊了空间边界,让小空间视觉上一下子扩大多倍。进入前区后,椭圆型空间长轴方向的“主干”控制着整体路径。从前厅到达“舱体”的衔接口被刻意压窄了宽度,以备与中部敞开的横向空间形成“开启”的效果,竖向的有机玻璃列柱屏风式的隔断昭示主要空间的开始,两侧弧形通道均可步入。朝向海湾的每个窗户作为主干上的分支挂在“舱体”上,磨砂玻璃隔断出犹如“鹦鹉螺号的舷窗”,磨砂玻璃的另一面可作为书写讨论之用,这里是作为交流和休憩的地方。靠内侧连续实墙为开放办公和书架之用。
椭圆形的“舱体”空间形成无尽端的“环”,在“环”一头设置了会议室和办公室两个功能区,较为独立。
大与小
大空间套小空间,同样也运用在“鹦鹉螺号”潜水艇的内部,在不大的场地内形成不同空间尺寸的捏合,产生多层次的空间体验。小空间与小空间之间的连接体犹如潜水艇内部不同舱体之间的狭窄通道,转译到建筑空间上反倒成为生动的“连缀体”。
写在最后
都市钢筋混凝土的摩天大楼躯壳下是一个个蕴含能量的“舱体”,每个设计必须能够回应当代的需求才能激发“舱体”能量,让每个“舱体”成为一个个能量发生器。
评论( 0)
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