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抱怨城市更新建设的相似性,相似的城市环线,相似的摩天大楼,相似的CBD,但实际上城市间的旅行却越来越多频繁。而我们也越来越敏感于城市与城市之间的细微差异,或许正式因为来自视觉感官上的城市差异趋同了,我们才会格外用心去体会那些非视觉性的东西所带来的不同体验。
相较于其他城市,西安给人的感受更多是温厚而质朴,像一位寡言却真挚的老友。而就在西安德福巷的巷口,就有这么一个不迎不拒的民宿,像极了西安的性格,叫做闲在·归年。
这是一家你大可不必举起手机和相机的民宿,静静体验才是正确的打开方式。
它坐落在西安老城的中心地带,对街过去不到50米是粉巷,这里的热闹,按说应该是无孔不入的,它却往后退了一小步,保持着某种对于都市警觉的距离感,散发出一种既入世又出世的迷人气质,只向那些同频的年轻人发出暗号和邀请。
整个民宿由威士忌酒吧、四个客房以及一个屋顶露台组成。威士忌酒吧位于一楼,兼顾民宿check in的功能,沿着旋转楼梯往上,二楼和三楼分别有两间客房,每一间客房都各有特点,对应着不同的居住需求。顶楼和一楼相呼应,是一个对外开放的休闲平台。
上午九点,初生的阳光正好打在通体白净的外立面上,这种白净除了作为logo的四个大字——闲在·归年,其他什么也没有,正好给了阳光的投映一个干净的底色。
此时的民宿与一楼的威士忌酒吧才刚刚苏醒,尽管前一晚的酒早已经散场,桌椅吧台都收拾如初,但仿佛还是能感觉得到昨晚的热闹,残留了一星半点地痕迹在空气中,直到有人把左边的折叠窗全部打开,只剩下一溜矮矮的正好可以临街而坐的窗台,整个民宿才彻底从昨日的宿醉中清醒过来。一杯咖啡、一首曲子,或者是一杯茶、一本书,再或者什么也没有,只是坐着,观察着街面上早起的当地人,热情地打招呼,闲聊几句。
一上午,便在这样的时光中溜走了。
下午如果没有其他特别的安排,在房间里安静地度过一个下午是一个不错地选择,或是休息小憩,或是煮茶看书,或是听音乐发呆。听见窗外的德福巷,人与车时断时续,阳光下的行道树贴着墙,要么伸向大大敞开的阳台,要么只是在透光玻璃上印下淡淡的绿痕,幻化成一种慵懒的姿态。
房间是墨绿浅绿交织的色调,温和而不拘谨,不严肃、不考究、不冷淡、也不迎合潮流。人在这样的房间里,是松弛而自在的,无需被精英式的审美绑架,也不必为某种风格而感到歉疚。它提醒我真诚以待。
设计中关于向内与向外视野的探索,在这里展开,如果我们必须要较真的话:正如柯布西耶所说,一切外部环境都是内部环境。绿影、气味、光、街道上的声响、树叶被风吹动时的摩挲声,这一切都暗示了空间的柔软度。
于此,我们也许能真正搞清楚,什么是官能上的愉悦,什么是心理上的愉悦。在西安,你需要打开的感官远比其他城市要多。
在闲在·归年这个剥离了形式的空间里,也许不会给人留下太多外在的形象,但它打动人的却来自场景和氛围。因为剥离了形式,空间与空间的语言便趋于缄默,化为场景,而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则被置入最核心的领地。
夜幕四合,华灯初上。一楼大厅里的威士忌酒吧开始人头攒动,流光溢彩。
如果说上午的酒吧大厅,因大大拉开的临街窗口而展现了一种由内向外的目光的投放,——里面是安静的、松弛的、适宜独处的,户外的廊道上则是热闹的、开放的、适宜交谈的;那么到了晚上,室内的酒吧则因这扇大大拉开的窗口而变成了一种由外向内的打探,——外面的安静的、黯淡的、寥落孤寂的,里面则是热闹的、欢快的、绚丽多姿的。
或许有一天,当人们再一次回忆起在闲在·归年手持威士忌的那个夜晚,可以想起西安干燥而猛烈的阳光,高大厚实的长安城墙,以及在我们每一个在场者身上焕发出来的酒的醇香。
因为,它就是旅行本身。
评论( 0)
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