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用什么方式去定义一个“家”?是关乎它的区域位置,空间大小还是功能性?
对于这间房子的主人来说,也许是取决于我们如何在其中实现他们对于“家”丰富的想象力和审美实践。就任何一套旧宅翻新而言,首要的是进行空间的重塑和属性板块的分割,谱写出一条有趣的动线。
为增加公共阅读区域,使走道动线更有趣,将次卧过道墙体南移,设计成开放书柜,增加储物空间的同时,也解决了入户对主卧门的问题,丰富空间层次。
本来依空间而造,解决结构问题而做的设计,在层叠的空间和白与木色的搭配中,顺势而为,源于结构又高于空间。同时为了使空间呈现更为神秘、庄重,配合迂回的动线设计,将佛龛放置在过道末端。客厅背景墙大量的留白,利用平面构成的方式,于墙体右口纵向开洞、斜切洞口,在大面积白墙中创造了气口,也避免了佛像直视餐桌。
由于阳台的不规则形状,我们将其整切,保留了部分下沉区域,用来养些花草绿植,并采用线型灯光和一些间接光的方式烘托出整个空间的氛围感。
将阳台的移门拆除,利用“木盒子”做一定的空间区隔,既保留了阳台的原有功能,又使其嵌入至客厅整体,配合北侧开放式厨房的设计,贯穿南北,构造出更为丰富立体的空间层次。
入户鞋柜与墙面脱离,在视觉上更为轻薄,南面的采光也可以通过柜体的镂空穿过。并且以矮柜的形式串联,保留了开敞的柜体区域,便于入户的钥匙和包包的放置。同时,矮柜的高度与背面钢琴顶面保持一致,无论从内还是向外观看,空间的呈现都是简洁而干净的。
每个人对家都有不同的期待,而智能家居一直是屋主长期以来关注的领域。不同于市面上绝大多数的设计,本案的“智能改造”不是简单的语音控制,而是契合于屋主生活习惯的场景适配。配合智能灯光、电控窗帘(百叶)、恒温恒湿系统、全自动清洁组合,这些隐藏的“智能助手”,便利了屋主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吧台区我们运用静电喷涂钢板工艺,将其开槽嵌入墙体内,通过智能设备创建相匹配的场景,点亮玻璃酒瓶,营造高级的氛围感。
这应该是全国首例在硬装中实现此功能的设计。”
设计之初,我们就与屋主确定了客厅使用激光电视的方案,因此考虑激光电视和抗光幕布的距离问题成为首要的设计难点,经过精密计算和反复加工,顺畅地连接智能设备,并配合场景变化实现全自动开启和隐藏的地柜设计,使得整个空间更为干净统一。
后疫情时代面对风险社会,“家”或许需要承担更多的功能,我们也比任何时候都需要一个满足需求和抗风险能力更强的家。这不仅体现在生存的需要上,更体现在生活的意义上。
后疫情时代面对风险社会,“家”或许需要承担更多的功能,我们也比任何时候都需要一个满足需求和抗风险能力更强的家。这不仅体现在生存的需要上,更体现在生活的意义上。
傍晚时分,客厅里摇摆的木马,和着阳光与黑胶唱片里流淌出的音乐,温暖而惬意。
走道尽头的白瓷造像是屋主最喜欢的艺术品之一,从上海到杭州,从厦门到雁荡山,屋内几乎每一件家具都是在旅行的目的地中挑选回来。
“我们想要试着把装修这个略微显冗长的过程,也变成有意义的旅途,希望空间里的每件物品都有属于自己的位置。”
每每有人经过,平衡挂件随风旋转,如音乐般律动,与客厅公共空间内的钢琴遥相呼应。书架上摆放的是屋主最心爱的“财产”——从各地淘来的老式胶片相机记录着生活的点滴。钢琴上的黑胶唱片,都是记忆的珍藏。
“It is not a house but a home.”
评论( 0)
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