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简介 Case description
本案是一间装饰公司。面积1200平方有余。
开始梳理案子信息的时候,有几个实际的困难:
1. 时间紧张。设计加施工总共周期两月左右。
2. 同一品类材料需多品牌拼凑,供货周期长的产品无法使用。(如油漆板材)
3. 95%的家具为原来家具,如何协调搭配?风格受局限。
4. 梁体过多,空间分割受限。
我们以此为设计出发点,重新建构了空间。
因为是装饰公司,做的就是把房子变成家的生意。所以我们想在空间的打造上给客户一种家的氛围。那哪个空间最重要,最需要让客户体验到家的感觉呢?
由此思考,我们决定重点突出前台接待区域的气氛营造,把他当成一个家来设计——一种质朴的民居。又以此发散,衍生出了“村落”的概念,以接待区这“一户民居”为单位,把整个公司延展为一个“村子”。
至此,思路清晰了起来,剩下的规划也就水到渠成了。
首先,是“村子”的入口。一出电梯,我们要先经过“村口”的牌坊。我们通过线灯的轮廓,营造出一种欢迎的姿态和仪式感,要越过灯光的拱门,穿过“牌坊”才能进入“村子”。进而迈步往里,就能看见“村口”的“古树”了。
最早人们临水而居,水是人类生活劳作必不可少的资源。因此也有了吉祥富贵的象征。我们通过地面和顶面贯穿的灯光,表达“水”这一元素,一路蜿蜒曲折,环绕于整个村落之中,最后汇聚于“村口”的“小河”。
村口的小河后面,是一户人家。我们想用那种远离钢筋水泥,最朴素,最自然,最传统的民居模式,来代表“家”的概念,从而给客户带来共鸣。于是我们营造了一条河流,上面有小桥,屋外有院,院里有树,抬头看天,时有飞鸟寥寥,家里有大大的窗户,可以看到外面的世界…
以此为出发点,我们把村落的概念延续到整个空间。
在做空间规划的具体手法上,我们的设计理念是开放。特别是前端创意型部门,比如设计部,软装部等。记得乔布斯曾在其某个公司的餐厅,故意设置三分钟的等餐时间,就是为了让各部门的人能偶遇,攀谈,碰撞,像是做了一场短暂的头脑风暴,进而激发大家的创意。放眼全球的办公室设计思潮,亚马逊,谷歌,微软,也都是提倡开放的,休闲的,多元素的创意办公单元,开场型的办公空间,特别是亚马逊,夸张的打造了一个热带雨林体系,让员工和青蛙共舞,与蕨根同生,就像在大自然里办公,使大家更好的交流,让员工主动社交,从而增加团队的情感。在第一次提报的时候,我们还设计了单独的“chat room”和“phone room”可惜未能实现。
如果整个空间是村落的话,那软装部就是村里的小广场。人们在这里聊天休憩,喝喝茶,晒晒太阳。而村外的“游客”——我们的客户,也可以在此休息,喝一杯当地的“特饮”。我们围绕水吧区,做成一个大家交流休闲的地方,可以小组讨论方案,可以看材料寻找灵感,可以和客户喝茶聊天,如果你愿意,也可以什么都不做的放空自己。
关于“村里”的道路,我们想做的有些趣味性,所以我们规划了一条环线,又在其基础之上做了横竖交错的田字型设计。蜿蜒曲折,纵横阡陌,让“村民”和“访客”有不同的动线选择,在解决实际交通需求的前提下,让人和人相遇,发生关系,从而产生感情。
后系统相当于“村子”里的“作坊”“衙门”等,根据公司的实际需求和功能,放在了后端,并且用比较封闭的围合性空间处理,保证各部门一定的私密性和独立性。
依山而建,临水而居,山水相绕,和序共生。我们通过对家的解构,重新梳理了空间的关系,尽力表达出企业对客户的关怀和初心,帮您把房子变成家,让装修变得有温度,让空间变得有情感。因为有了人才有了家,所有空间皆是如此,有了人才有了意义,有了需求才有了功能,我们要做的就是尽量把功能做的合理,把需求满足,把空间做的有温度,让人愿意在里面付注情感,无论是对客户,还是对公司。当您驻足于此,希望能感受到我们的关怀,这才是我们工作的意义。
评论( 0)
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