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行建
钟行建室内设计师事务所 设计总监
擅长空间
酒店餐饮、售楼处、样板房、别墅豪宅
设计理念
秉承精致生活、精品设计的个人原则,力求通过设计赋予空间新的生命力及完整性。
代表作
《关于情怀》《一个人的海上旅行 》《听海》《祥云瑞彩》《传承世家》《黑白映画》《私享家》《忆.美好》《尽洗铅华》《Oriental Restaurant》《兰乔公馆》《湄水熙》《儒雅素居》
初见设计师,觉得他的气质并不像一个设计师,给人感觉非常儒雅,并没有那种创意工作者的个性外露,本期请到的人物专访嘉宾是钟行建室内设计师事务所创始人-钟行建。 采编人:seven
  • 当时是受家庭的影响入了设计这一行吗?

  • 有部分是受家庭影响,但更多是兴趣所致, 97年家族进入房地产行业,我先是被早期楼书的页面和效果图所吸引,到高中选报专业的时候,辗转问了很多老师,后来得到的信息是应该是读美院,为此我苦练了两年的绘画专业,高考很幸运地考上了广州美术学院。

  • 我特别喜欢您的一个细节是会把所有觉得有意思的事情记下来。

  • 但凡每段经历,身临其境时的印象是最深的,在自媒体普及的当下,短视频、图片与文字等方式都能把需要记录的事件反映得更加真实,我只是把内心的感受写出来,并且分享给愿意聆听的朋友而已。

  • 您的作品非常符合人们对于轻奢的定义,您对于轻奢觉得是什么样的概念?

  • 我觉得人们现在对奢华的定义正在慢慢地转变,上个月我在欧洲游学,听到最多的词汇是“COMFORTABLE”,好的空间是让人们从“五感”享受体验的,而不仅仅是为了视觉效果去刻意营造的。

  • 您好像独爱蓝色,几乎每套作品中都能看到蓝色的,为什么会钟爱蓝色呢?

  • 这个还真的没有刻意去用,都是潜移默化的,其实我早期的作品应用的颜色都是中性色,可能自己在前期也侧重硬装方面多一些,后期行业发生细分,前沿的设计案例往往都会影响装饰行业的专业走向,慢慢地自己的设计风格也会转变,这都是一个过程,最近这几年设计案例上对比色的广泛运用其实也是反映了人们注重软装这一块,把设计元素作更完整的结合。

  • 您做设计初期行事方式跟现在有何不同?

  • 我早期的设计项目多以高端餐饮与酒店会所为主,早期的行业不像现在这么细分化(硬装、软装、照明等),甲方往往在项目的实施阶段没有很全面的认知,在那个阶段,我们可能在硬装上考虑得要更多一些,但现在项目的推行都是多个不同专业的团队去通力合作,高质量的设计作品也就大量地涌现出来;行业在进步,这是有目共睹的。

  • 设计师动辄为了赶项目得熬通宵,您对于设计师加班怎么看?

  • 行业有句话很有趣,说设计师是透支寿命的行业。这话其实不假,在项目的推行方面,设计师的精力与脑力都不同程度地大量消耗,大部分设计师都为了项目通宵达旦地去奋战,如果确实因为项目原因或是起步阶段需要积累去熬夜加班我是能理解的,但我还是建议设计师能劳逸结合,审视一下自己的工作效率,如果把熬夜当成一种生活习惯,确实对设计师生涯是不利的。

  • 之前您在公司上班得时候是处于一个项目参与者的角色,现在是处于一个决策者的角色,您觉得这种角色得转换上会有不适应吗?

  • 首先我想强调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工作状态,设计公司的工作思维大多是单一性的,创意、工艺做法等这些专业能力要更重要,我早期也曾经是这样一种角色,专业认知度不够,觉得形式感好就行,但当我身处房地产公司的设计部门时,必须协调解决来自营销策划、成控中心、工程部分等一系列影响项目推进的技术问题,这就需要设计师充分考虑市场因素,其实这也是设计的根本目的啦,满足设计的同时,还得去结合人文特色、工艺、成本、及市场需求去做。

  • 您在跟甲方沟通方面有什么心得?

  • 我觉得对大部分的设计从业者来说,沟通都算是其最不擅长的一项能力了,我记得刚毕业时去一家公司应聘,HR让我自我介绍,我只跟他说,资料都写在简历上了,您自己看看,可见自己当时是多么幼稚,我觉得设计师的沟通能力与专业能力同等重要,毕竟设计的最终目的是解决问题,而问题的来源除了眼睛看到的表象以外,更多是需要通过与客户沟通了解以后得知的, 沟通多了,建立在对方的自信心就会慢慢培养起来,对设计工作的推进也会更高效。

  • 您说2013年是您极为困惑,没有方向的一年,后来是怎么改善的呢?

  • 是,那一年的确是一个瓶颈期,就像你说的没有方向,眼前的目标突然间变得模糊不清,手头上的项目虽然有推进,但却又感觉枯燥没有创新,那种坐立不安的感受确实很难受,其实那时候我已经意识到这种问题的存在,也有通过行业交流来改变思维方式,但都收效甚微,直到2014年我报读米兰理工大学的研究生课程,从设计以外的角度去看待自己的行业,才算是摸到一点头绪,其实设计师的瓶颈期在某个阶段总会遇到,关键是自己要及时察觉,及时去调整

  • 设计师作为创意型的职业,有做的好的必然就有做的不那么好的,那就存在着做的不那么好的那批设计师会有意识的去模仿那批做的好的设计师的风格,对此,您怎么看?

  • 模仿不可怕,其实模仿往往是我们的学习阶段,就像宝宝并不是生下来就会走路,说话,初期去学习优秀设计作品的精髓,不管在美学方面还是专业度认知方面都是有很大帮助的,但这个过程你得学会思考,为什么好的设计是这样做的,去芜存精,才能思考创新。

  • 由于时间的关系,今天的访谈到此结束,非常感谢钟老师抽时间接受我们这个专访,和大家一起分享他的经验体会,也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  

  • 谢谢,大家也可以来我的主页,一起交流://www.askwhynothow.com/sjs/2747553/

手机设计本

随时提问题,随意赏美图

设计本官方微信

扫描二维码,即刻与本本亲密互 动,还有更多美图等你来看!

关注我们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情形,请及时与本站联系。